ALL.jpg

口訣王寫的每篇文章,都希望給讀者滿滿的收獲

,都是乾貨,都是真材實料才可以在心中產生

能量與作用的。

 

就算是偏見,也是強而有力,能引發思考反

省與行動的偏見,人生的變數很多,有時有

好的行為也未必會造成好的結果,但是這個

一直在觀察自己不斷學習成長與變化的自己

才是自我真正的審判者,因此某種程度來說

結果的好壞最後還是由自己來定義,我們看

有很多名利雙收的明星選擇自殺,也看過更

多安貧樂道的人,這都告訴我們,人生最大

幸福的來源,還是自己的心境與自已人格的

穩定度。

 

就個人觀察,能上榜與否的最大關鍵因素有

三個,就是信心、意志與方法是否充份,而

這可能被認為是廢話,因為這個你知道,我

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不過就是這個大家看似平常的結論,卻有魔

鬼住在裡面:

 

最大關鍵便是信心的缺乏,筆者做過頗多田野

調查,去詢問許多沒考上的考生,發現他們

有一些共同點,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們總

是覺得,別人比他們聰明,別人比他們就是特

別會寫文章,或者是,別人以前就有學過相

關專業,所以考不過對手是正常的。

 

而就是這個因素讓一個人陷入死亡螺旋而跳

不出來,因為愈沒信心就愈對自己的想法沒

有定見,愈沒有定見就愈會被其他人的想法

給影響,也就愈沒有讀下去的動力,當別人

都志在必得的拼命準備快樂讀書時,自己卻

在懷疑說自己這樣準備下去會不會考上,請

問這樣的人考上的機率會高嗎?

 

「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態度,就是做所有事的

態度。」這句話筆者不斷的強調,為什麼這

句話那麼關鍵,因為你的人生,你的價值,

都在你這當下的一個念頭可以投射出來。

 

而一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背後,是可以

分析出很多我們一直沒有思考到的思想盲

點與迷思。

 

根據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以往我們以

為決定我們是否能成功的一些指標,例如

智商、記憶力、顏值、都是一種迷思。

 

也就是說,學術社群需要某些名詞來包裝

,這樣販售給家長或學生的產品,價格才

能拉高,但到底事實是否是這樣,其實都

有疑問,簡單來說就是整個學術社群給你

一種他們是權威的感覺,於是你就會在進

入這個世界後依他們的規則來做事,但是

當你如果認真去追根究柢的問,真的是這

樣嗎?其實問下去你會發現他們也無法說服

你,因為真正可以說服你的人還是你自己。

 

上面這一段好像什麼都沒說,但其實己經

說了很多了,也是關於獨立思考的關鍵提

問。

 

一般來說,一個人對自己考試沒信心不脫

以下理由:

 

「對手那麼強,都國立大學畢業的」

 

「對手很會寫文章,申論題我怎麼可能寫

   過他們」

 

「對手準備那麼多年,我才剛開始讀,怎

   麼可能考的過他們」

 

「對手的記憶力那麼好,法條過目不忘,

   我背了幾十遍還是會忘記,怎麼可能

   考的過他們」

 

「我以前的成績都不太好,表示我不是

    讀書的料,既然我不是讀書的料,考

    試考不好也是正常的」

 

而其實以上的想法都合理,但也都不是事

情的真相。

 

但這些想法其實筆者也都曾經有過,也能

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於是自己必需承認,自己是為自己的失敗

打預防針

 

就像以前國中小的時候,每個人都說自己

期中考前一天沒有讀書,所以考不好是正

常的,但內心的潛意識可能是

「如果我認真讀書還考不好,那不就證明

   了我是一個笨蛋嗎?」

 

現在回想以前的幼稚,會覺得啞然失笑,

但更諷刺的是,其實這個人還是沒有改變

,因為他在面對其他挑戰的態度還是一樣

的,那就是

「還好我沒有努力,否則我努力過了什麼

   都沒有得到,那不是更吃虧嗎?」

 

很多人讀書考公職的內心態度就是這樣的,

儘管表面上不承認,但內心就是這樣在運作

的。

 

一葉知秋,這樣的潛意識一旦運作,就會在

各個層面阻止自己考上的可能。

 

我們面對人生某種程度應該要逆向思考

 

也就是說,考上才是合理正常的,因此我們

要問的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阻止自己

考上,而不是想說,考上好難哦,考上是非

常難得也不正常的事,所以我們要找到考上

的原因與理由,還要請神明保佑我們頭好壯

壯,這樣才能考上。

 

為什麼雷霸龍 james 在NBA總是能呼風喚

雨,關鍵時刻總是能投出絕殺,為什麼他只

要上場就有高達七成以上的勝率,實力當然

是有一定的標準,但在體育場上變數很多,

今天體力好明天烙賽的情形也都會出現,但

他最大的心理素質就是---- 「勝利才正常,

輸很不正常」,當然這種信心是建立在他身

體的素質上與實力上,一個有實力的人有信

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整個過程都值得

探討,那就是,JAMEs從小就是很有實力的

人嗎? 以往也有在評比上與歷史數據上超出

他許多的人,為什麼那些人最後沒有進NBA
或是進去一二年就退出了,而他依然挺立在

籃球場上。

 

關鍵就還是在「心理素質」

 

 

 

「對手那麼強,都國立大學畢業的」

 

如果我們冷靜分析這句話,就會覺得其實

這想法只是在害自己軍心大亂,首先現在

國立大學不一定就是好科系,讀好科系也

不代表就很會考公職,而且如果這個對手

又是國立大學又是讀好科系,那他幹嘛來

來考公職? 這對手一定也有某方面很弱或

是某方面對自己信心不夠,可能是志向可

能是態度,導致對手今天才會變成你的對

手,因此實際上你們兩者的機會與實力相

差不多,而如果這個對手誤以為國立就比

較厲害,才是你該覺得可怕的地方,因為

有信心的人做事比較有行動力,而最後決

定成功與否的關鍵,正是執行力。」

 

 

「對手很會寫文章,申論題我怎麼可能寫

   過他們」

 

這是很多學歷不高的考生的內心話,因此

他們明明可能實力超強,但於行政科目熟

到不行,卻還是不敢挑戰有申論題型的四

等考試與三等考試,他們一直去競爭錄取

率超低然後薪水也很低的五等考試,只是

因為他們有一個迷思,覺得自己不會寫文

章,但卻不曉得,如果一個人平常的生活

中就很會唬爛,只要頭腦轉一下,並提供

適當的轉換框架,申論題根本只是一種聽

起來比較學術化比較有層次與結構的唬爛

(這個在筆者以往的文章寫過很多,請記

得爬文)

,結果只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沒有信心,

白白的把薪水更高福利更好而且其實更

好考的位置讓給別人,實在是冤枉。

(而這也是資訊不對稱造成的錯誤,因此

會讀書會懂得自我充實的人至少最不易

陷入資訊不對稱的吃虧狀態)

 

「對手準備那麼多年,我才剛開始讀,怎

   麼可能考的過他們」

 

你應該反過來問,對手準備這麼多年還考

不上,應該是一個笨蛋,或是他一定是哪

裡沒有想通一直卡住才會一直沒考上,

你當然應該要考的比他們好,而這個點也

告訴我們,棺材是放死人而不是放老人,

準備多久與考上與否,老實說還真的不是

一個關鍵因素。而且反過來問,一直準備

還一直考不上的考生通常是信心最不夠也

最焦慮的,因為他們也會覺得奇怪:「對啊

,我準備的時間比別人久,為什麼我還是

考不上?」

 

「對手的記憶力那麼好,法條過目不忘,

   我背了幾十遍還是會忘記,怎麼可能

   考的過他們」

 

這其實是最大的迷思,關於這一點的質疑

筆者在前面幾篇關於記憶的文章都約略提

到,我們會發現記憶力不一定考的好是有

原因的:

「記憶力「好」的人通常某方面就是不擅長忘

  記,不擅長忘記其實是一種病,因為會造成

  三種危險

  ①記憶力好的人,傷心痛苦的事也記得很牢

    反而讓這個人心情狀態處於不適合考試的

    狀態,命理專家張盛舒在考上台大的那一

    剎那其實對人生覺得非常乏味,因為他突

    然覺得,好像什麼事情都很容易,於是什

    麼事情都變得非常乏味,這才引起他對於

    人生與命運的好奇,最後才會走向算命之

    路。

②記憶力「好」的人,不容易接收新資訊

    其實讀書考試與學習成長都是一樣的,都

    要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來取代舊的東西,一

    個人如果記憶力一直很「好」,那麼舊的

    東西記得很牢,新的更好的東西很可能就

    會進不去,因此國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像

    那就是很會背詩詞的人數學能力常常都不

    太好,因為舊有的會抑制新來的,而且這

    裡還出現一個有趣的現像,那就是背詩詞

    背法條的「記憶力」與背數學公式的「記

    憶力」是兩回事,「事件記憶」與「程序

    記憶」也是不同的東西。

③記憶力「好」的人,腦筋比較固執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在某一領域「記憶力」好

   的時候,就很可能形成一種叫做工具理性的東

   西,例如這個人可能很會背法條,於是很容易

   變成文理解釋的支持者,最後會讓這個人沒有

   彈性去接受來自自然法學派或社會、歷史法學

   派的觀點,於是他的優勢又回過頭來變成自已

   的劣勢。

 

「我以前的成績都不太好,表示我不是

    讀書的料,既然我不是讀書的料,考

    試考不好也是正常的」

這個迷思也是很值得質疑的,首先讀

書好這個形容本身就值得推敲,因為

文組的讀書好與理組的讀書好是兩回

事,而讀什麼書的讀書好又是另一回

事,通常文組的書讀的很好的人,理

組的書都會讀不太好,而這跟左右腦

的結構還有當事人自己的興趣有關,

而就連理組本身還有文組的次分組

就更讓人沒有理由去相信任何削弱

自己信心的說法,例如理組有資訊

科,資訊科要讀數位邏輯,數位邏

輯要懂數位碼的轉換,結果還是需

要「背文字與符號」的能力,最後

發現分組的標準與鑑別指標其實也

很模糊。

不過也確實很多人都自認自己數學

不好或英文國文不好,因而不敢去

參加某類的考試,而他們從以前讀

書時被當以及過往的成績拿來做支

持這個說法的論調,但如果再認真

去探討,還是會發現真相恐怕不是

如此:

例如數學不好的人常常是因為讀書

有偏好,例如因為比較喜歡文史哲

,因此把很多時間放在文史哲,很

少時間放在數理,然後當然文史哲

類的分數高,數理的分數低,結果

這個人誤以為自己的頭腦中沒有內

建數理功能就更沒有信心,接著因

因為沒有信心且覺得投資報酬率太

低就更不願意學習數理相關內容,

最後自證預言---證明自己數理不

好,然後考不好也是應該的。

 

這些人忘記一點,我們一出生其實

就通過了世上最難的那場考試,而

且這場考試的錄取率還是二億分之

一,我們應該要相信的是自己父母

己經給了我們所有正常人應該有的

頭腦,只是自己不會使用,不懂得

怎麼啟動它的最大效能,而不是未

戰先降,還沒用就認為自己沒有這

種東西,一個聰明的人應該是從好

的結果往回推,而不是從壞的現狀

向前看,能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就

能明白為什麼六祖慧能會說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何其自性,不生不滅」

 

說起來不只是考試,人生任何事都是一樣的

,你把你的人生好好的從頭到尾想一遍,你

會發現,真正決定你覺得自己是否有自信有

價值有能力的本質,好像也不是外在的那些

標箋,學歷啊,身高啊,成績啊,薪水啊,

反而是你內在深處,是不是能前後一貫,

自我肯定自我悅納然後還能不斷自我成長

自我圓滿的那種東西。

 

而這個東西很玄,不能馬上說清楚

 

當然,能夠馬上說清楚的,也就不是真

正境界高超的那種東西了。

 

 

 

 

 

 

 

 

 

 

 

 

 

 

 

 

 

 

 

 

 

 

 

 

 

 

 

 

 

 

 

 

 

 

 

 

 

 

 

 

 

 

 

 

 

 

 

arrow
arrow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