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37204_1431551196982191_814754333978525696_n (1).jpg

 

沒有考上的智商,只有考上的態度

 

版主參加過很多種考試,幾乎把國內各種公職

或公營的考試都考過一輪,而多年的考試經驗

讓我發現,考試的難度與等級大約如下:

 

最好考的是捷運與郵局考試,準備三個月到半

年就可以參加考試。

 

接著是警察特考與鐵路特考,約需要準備半年

到一年。

 

然後是關務特考與高普考,約需要準備一到三

年(這裡指的是全職準備)

 

經濟部國營事業錄取率更低,所以台電、中油

的難度其實也不比高普考簡單。

 

而如果是研究所考試 ,約是準備一年,因此

難度等級約在特考與高普考之間。

 

不過因為研究所考試主要的參加者是大學本科

的大學生,因此一樣出現在高普考試的試科中

,研究所的題目會出的比較難,因為教授會認

為學生應該至少有基礎到進階中等的實力,而

非國考生為了考上國考才來準備的陽春程度,

此外也因為國考的考科較研究所考科更多,也

把難度等級拉了下來。

 

筆者考了幾年慢慢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大家的

程度其實會決定閱卷委員給分的標準,例如

如果同一屆的考生程度都很差,你不用寫得

太好就會拿到還不錯的分數,或是你的分數

可能不高,但因為大多數人比你更爛,所以

還是你考上了,因此參加考試要知道對手是

誰,他們會怎麼想,這樣我們掌握考試的能

力與勝算,就會顯著提高。

 

人的內心是很現實的,覺得有勝算的考試才會

認真準備且堅持,大部份考不上的考生無法做

到的一點就是持續堅持且穩定的努力,而之所

以明明想考上卻無法穩定努力,跟對自己的沒

自信有很大的關係。

 

而這種潛意識相信自己考不上,才能與智商不

夠的思維,會慢慢侵蝕一個人持續穩定努力的

力量。

 

有一次筆者去考台北捷運考試就遇到一個政大法

律系的高材生,我們兩個因為剛參加完口試,

因此在討論彼此的分數與上榜的機率,我心

想政大法律系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科系,面對

捷運考試這種小兒科等級的考試,應該是順

手拈來,結果這個大學生卻說他對交通運輸

方面的東西都背不太起來。

 

我心想,奇了怪了,因為捷運考試其實考的

東西不難,大部份資料也是需要用背的,就

算是計算題也是很簡單的加減乘除,沒有微

積分也沒有方程式,怎麼這個同學好像考的

非常苦手的樣子。

 

後來筆者遇到不少類似的例子,我才突然發現

根本沒有所謂的「智商」這回事,也沒有所

謂的「多元智能」這回事。

 

而且,也建議大家不要相信有這回事比較好

,這樣才能展開不受限制不被拘束的人生。

 

一般來說,學術界與教育界比較推崇的說法

是智商量表與八大智能理論,簡單來說就是

認為這世界有所謂的智力標準,同時還分成

語文,空間,數學,體能,自然觀察,音樂

,人際,內省等八大智能。

 

於是這樣的觀念形成一個龐大的教育斂財體

系,只要懂得操作這種專業術語,就可以叫

爸媽拿出大把金錢來讓小朋友上很多又貴又

不見得有用的各種才藝班。

 

正統學術界會支持這種說法,因為他們也是

其中的既得利益者,而不在這個利益圈的科

學家也開始做各種質疑的研究,去否證這種

制式為人下定義的人為標箋。

 

為什麼要跟大家說這個是因為,很多考生未

考先怯,未戰先降,還沒考就相信自己考不

上,還沒考就先設定自己申論題不會寫或數

學不好,還沒準備就先認定自己不可能讀懂

法科與歷史沿革悠久的社會類科目,例如政

治學、行政學、管理學等等,而且社會科學

常常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有標準辯論格式)

,因此讓人讀了很沒有安定感,受制於閱卷

委員的主觀認知太大,因此讀得很沒有信心

 ,當然也就愈讀愈沒力了。

 

但其實事實的真相根本不是這樣, 而是因為資

訊不對稱才讓許多考生有各種讓自信崩潰的想

法與感覺。

 

事實的真相比較像是這樣的:

 

①智能根本無法簡單分類:

例如當我們說一個人很會打電腦,我們其實不

知道這個人是很會打字呢,還是很會寫程式,

還是很會使用電腦美工軟體,或是很會跑excel

,實際上各種智能都有這種問題存在。

就如同一個法律系的高材生連簡單的捷運常識

還背不起來一樣,實際上很可能不是這個

法律系高材生背不起來,而是他把這個科

目認定為理科而非法科,就預設自己不擅

長而造成排斥感。

 

②申論的作文與國文作文不是同一種作文

很多人選擇去考都是選擇題的初等考試而

不敢報名有申論題型的普考與高考,就是

因為相信自己的作文能力不好,從小的經

驗也讓自己相信這一回事,但卻不曉得人

在長大的過程,很多能力會自動的成長,

例如現在每個人使用手機算簡訊打字都超

級快,這在以前都是一種特技,打字快的

人都被投以崇敬的眼光,那時的人也都是

這麼認為,可是時至今日,己經沒有人認

為會打字是多麼了不起的事了,大家想想

,很多事情的難都是被別人定義出來的,

也是大家一起型塑出來的,因此一個獨立

思考的人就有機會去改變這種集體的潛意

識,成為一個不被定義但卻能讓人覺得傑

出的人。

 

③智能本身的內涵變得愈來愈難定義

例如我們常常會評價一個人的邏輯好不好

,但其實邏輯有很多種,有數位邏輯,辯

論邏輯,模態邏輯、哲學邏輯,還有人與

人相處的邏輯,其實上列的項目都有可以

被定義且符合邏輯定義的成份,但也各在

不同的層次有自己特殊的邏輯定義,於是

乎,我們實際上再也沒辦法提出一個真正

可以測驗對方邏輯能力的工具了,因為如

果這個人的層次其實更高,那反而低層次

的測驗測不出這個人真正的實力。

 

④智力測驗鑑別出來的反而是解讀題目的

能力

 

智力測驗的題目會出很多圖型題與狀況題

,美其名是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很

多人雖然不是以制式的思考與流程來面對

問題,但卻能更快更好的解決問題,而解

決問題的能力有標準答案也是很奇怪的,

實際上人生也很少會遇到重覆且變數一

模一樣的問題。

 

此外大家也都預設閱卷委員都很厲害,文筆

都很好,然後都是聰明絕頂的教授,但實際

上就跟政治人物選得上卻有很多人是笨蛋一

樣,就連教授的標準定義與水準,恐怕也是

魚目混珠但無法被鑑別的。

 

大部份理科的教授作文能力比文科大學生還

差,文科的教授邏輯能力比理科大學生還差

,然後高普考試不同科目的教授其實也不懂

其他科在講什麼,改考卷的時候也不像我們

一般想像的那麼嚴謹,尤其是一天改數百份

考卷的時候。

 

然後很多考生考國考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不知道題目在問三小,到底是在考

專業能力還是解讀題目的語文能力都讓人啼

笑皆非,實情是,出題的教授語文能力其實

也不好,所以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問

題很沒水準,這個殘酷的真相是我在研究所

讀書時發現的,因為很多教授平常很忙,出

題往往拖到最後一刻才隨便交差,於是就產

出各種奇怪無法鑑別考生實力的題目,而題

目一旦出了就只好硬著頭皮改,於是造成邏

輯好的考生可能考不好,看不懂的題目亂寫

的反而歪打正著。

 

以上寫這些不是叫大家亂讀亂寫,而是說我們永

遠要回歸人性的角度來做獨立思考,而有了這

樣的認知我們才會有自信,因為我們會知道,

國考的本質就是一種獨特又難以定義,充滿了

各種變數與奇怪定義所綜合出來的某種測驗,

它同時是有邏輯但同時又有幼稚低能的變數在

影響著,因此我們只要抓最大公因數並掌握閱

卷委員的心理與常態分佈,並從考古題中去歸

納屬於這一科特有的潛規則,就能找到最能拿

到高分的寫法與風格。

 

此外許多科學家也發現,真正決定智商的基礎

也不是所謂的天份,而是動機與自我反省覺察

的能力,正如同一個工人每天辛苦的靠時間與

勞力賺錢後,突然想到自己可以靠機器或電腦

來大量複製自己的產出來換取金錢,然後再透

過投資來換取被動收入一樣,所謂的理科能力

與商業金融能力根本是事後才被定義出來的,

對於這個工人而言,永遠就只有一種能力,那

就是拼命想賺大錢的態度與努力。

 

我希望這一段可以一語驚醒夢中人。

 

大家可以成為那個最後致富的工人,而不是

看工人成功之後才在事後分析說這個工人是

因為掌握了什麼機械智能與商業才能才成功

的白痴分析學者。

 

 

 

其實國考就像是比賽射飛鏢。

 

不管來參加比賽的人以前是游泳選手還是足

球選手,是圍棋選手還是桌球選手,只要在射

飛鏢比賽的領域中,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

想要在射飛鏢比賽中奪鏢,就是專注去學射飛

鏢的各種特殊技巧,而且某種程度最好忘記自

己以前的專長,就像是學打字一樣,學新的輸

入法往往會被舊的輸入法嚴重干擾。

 

很多考生之所以屢考不上,正是因為忘不掉之

前學的東西,於是一直以錯誤的方法與觀念來

面對根本是不同範疇的國考。

 

也因此不要再相信什麼有人天生比較會考試會

讀書的說法了,大家都有自己的致命短板,而

只有態度良好且堅持的人可以把自己的短板補

齊,最終成為那個可以考上的人。

 

 

 

 

 

arrow
arrow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