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身為在考場戰役上
嘶殺的考生,怎麼可以不了解出題與閱卷實務
呢?
87也知道,離閱卷委員給分數最近的變數,
必定是影響成績最重要的變數,因此知道國
考是怎麼出題然後又怎麼閱卷的,對於自己
準備考試才會有底氣與標準,會更明確的知
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加強,書才會讀的有憑
有據,胸有成竹。
為了各位同學未來的幸福,筆者訪問了熟悉
目前國考出題與閱卷實務的達人,期望能給
口訣王的讀者真正的一手資訊,讓各位考生
實有所得。
● 近年來出題委員開始年輕化,而且南北
平衡,區域平衡。
其實出題與閱卷是苦差事,因為出題的
老師會是當然的閱卷委員之一,而改一份考卷
的收入是60塊,在入闈期間還要與外界斷絕
聯絡,閱卷期間要住在考選部提供的四人宿舍
,其實給的報酬並不高,但成為出題委員或閱
卷委員是一種榮譽,因此一旦被考試院徵召成
為出題委員或閱卷委員,年輕或新進的教授通
常還是會樂意參加,而老教授或大師級教授為
了鞏固自己的學術聲譽,也自然不會放棄這個
動見觀瞻的機會,不過近幾年隨著民主化的發
展,大師要以獨門暗器來形成一言堂的氣氛己
經沒有那麼容易,因此比較老的教授漸漸厭倦
出題閱卷的苦差事,開始讓賢給較年輕的出題
委員(當然通常也會介紹自己的徒子徒孫來當
繼承人)因此現在出題委員的趨勢是南北平衡
與區域平衡,不再是以往某個學派大師一手遮
天的時代。
●出題與閱卷的困難
通常出題的老師至少要出二套共八題,分為正
版與副版,出題後會由考選部的審查委員來審
查,正版中比較偏或容易引起爭議的題目就會
過濾掉,由副版中的備選題目來取代,因此這
某種程度也是一種過濾獨門暗器的機制。
但出題老師其實會有一個困擾,因為他知道自
己出的題目要讓千萬考生來測驗,因此他必需
出的有水準且有一定的公平性,但問題就來了
,如果題目要出的愈沒有爭議,就勢必會長得
很像考古題,而如果不想再出考古題就要有能
力出既重要又沒有爭議的題目,在以前威權統
治時代,很多行政或法律上的見解都是有「標
準」答案與「正確」答案的,但隨著民主時代
與後現代去中心化的多元思潮來臨,目前各個
領域幾乎都很難有獨尊一元的中心思想,而出
題委員出了題目之後還要負責寫出「參考解答
」給其他閱卷委員有閱卷評分的基本依據,於
是現在的參考解答不像以前那麼好寫,於是最
後的答案通常會變得「折衷」,也就是--學
界與實務界的主流評論與看法,往往就是參考
解答的樣子,因為這樣看起來既不偏,也不會
得罪人,其他閱卷委員也比較不會說話。
●閱卷委員一天約要改200至400份考卷
但不會是同一份考卷皆由同一個老師改,而是
分配題目來改,意思就是說,第一題或第二題
專門給某個老師改,第三題與第四題則給另一
個老師改,這樣做的用意是可以擴大每一題給
分的嚴謹性與專業性,同時也儘量讓同一個老
師改到愈大量的考卷,因為這樣才比較能有一
定的公平性,也就是說,至少就這一題而言,
不論是給分寬或給分嚴,都是由同一個老師來
改,雖然是主觀但至少還是在主觀上做到內在
一致性,否則同一題這個老師給的寬,那個老
師給的嚴,那公平性就真的盪然無存了。
●閱卷委員基本上會以關鍵字做為給分依據
為什麼呢?因為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以參
考解答為標準,比對符合解答的關鍵字,是
最快也最公平的審題方式,閱卷委員一天要
改那麼多考卷,平均五分鐘就要改一份考卷
,勢必不可能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看,因此他
們會採取掃瞄關鍵字的方式來決定給分依據
,而這給考生的啟發就是--「寫愈多關
鍵字愈好,而且寫的超出題目的範圍也沒
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寫的要比你認
為老師知道的還要多。
實際的操作方式就是考生要把各學派的意
見都寫進來,儘量把考古題或主流的關鍵
字都填滿,然後如果自己有創見或知道新
的學說,就在最後的補充部份儘情展現你
讓委員知道你懂更多的氣勢,這樣的操作
為什麼會有效,因為委員預設大致會看到
的關鍵字是心裡有數的,而你不只把他心
裡有數的關鍵字都寫出來,還寫出他可能
沒看到的關鍵字或新創見或最新研究新知
,他並不會因為你多寫新知的部份而給你
扣分,反而會是先看到他預設的關鍵字就
己經給你不錯的分數了,這是一種非常討
好的「先求有,再求好」策略,因此考生
也不用耽心說寫錯方向,因為你可以把主
流的正反兩派關鍵字都寫滿,然後在最後
補充自己的折衷說與新知,這樣的寫法委
員很難不給你分數,因為他知道的你都寫
了,而他不知道的你也寫了,他只會覺得
你一定懂,而不會覺得你前面寫的很讚很嚴
謹,後面卻是你自己一個人在瘋狂唬爛,
因此前面給你的分數不太可能在後面又扣
回去,因為這不符合一般人正常的邏輯思維。
●出題委員通常會被請求另外介紹其他
閱卷委員。
考選部在找口袋人選時,常常是透過同
一個知識社群來引介人,因此這種互相
推介的情況很普遍,而學閥某種程度就
是這樣來的,不過這種慣例之所以會出
現,也是害怕說如果出題的人與閱卷
的人想法與觀念差異太大,那最後改出
來的分數很可能會變得很不公平且又難
看,大家想想,如果今天你是出題委員
,你也給了參考擬答,結果考選部卻找
來一個跟你看法完全相反的委員來跟
你合作一起閱卷,那請問你們兩個人給
的分數要怎麼有同步一致性的公平可言?
所以從這一個來推論,出題老師的題目
在同儕效應下,應該也不會不敢出的太
偏,因為在第一層就先被考選部審題委
員會先過濾一遍,第二層又要考慮其他
閱卷委員的立場,自然就不會有太多
獨門暗器了,而依據考選部官員的官方
說法,考古題如果出過了,近三年到
五年都不會再出,但實務上如果有發
生重要時事新聞與去年的考古題題目
有相關的話,還是可能會出,例如核
四公投的相關題目其實連續幾年都有
出,只是問法不同而己,因此對於考
生而言,近幾年的考古題還是要留意
,然後要注意目前主流社群的看法與
評論,歸納起來,報紙的社論是考生
很有必要時時關心的資料。
●閱卷老師也很想改分公平,寬嚴一致
閱卷委員自己也是老師,也對自己有
一定的自我要求,因此會不會先改的
考卷給的分數高,後改的考卷給的分
數嚴或是剛好相反呢,就這位專家
描述,其實他們也是會回頭再重改之前
覺得可能給分不一致的考卷,但一天改
400份考卷的人我們實在很難期待他
能完全做到公平一致,於是最後這個專
家說,為了避免這種先嚴後寬或先寬後
嚴的情況產生,在閱卷一開始其實就會
定義好關鍵字的數量與給分標準,因為
這樣就沒有上述的不公平問題,這也是
為何口訣王作者群不斷強調關鍵字與口
訣的重要性原因所在。
●每一份考卷會有二閱,如果前後二個委
員給的分數相差15分以上,就會有召集
小組推出代表來三閱,然後給出一個平衡
折衷的分數,
例如:
第一個委員給5分,第二個委員給20分
,則第三個委員會在最後給出13分左右
的分數,而如果閱卷委員會發現有某個老
師給分偏低,會請這個老師重改,這表示
閱卷委員會本身也希望做閱卷品質的控管
,不讓閱卷過程發生太誇張的低級錯誤,
從這點來看考生應該要腳踏實地積極準備
,而不是預設主觀閱卷不公平而因此把心
力分散在運氣成份之上,因為如果預設閱
卷會不公平的話,讀書就不會認真讀,會
認為反正認真讀與亂讀都是一樣的分數,
何必認真讀呢?而這個心態的偏差
往往就造成了準備不確實的遠因與導火線。
●閱卷委員會會發紅色的閱卷筆,並要求閱
卷委員被改完一個逗號與句點都要使用紅筆
畫圈圈標記起來,而且委員會會檢查每份考
卷是不是都有如實標記。
這樣的機制是要避免閱卷委員用電風扇改考
卷,也就是說隨便亂看分數就給出去了,而
紅筆標註的功能就是確保閱卷委員每字每句
都有看過或至少掃瞄過,畢竟加註加點也很
麻煩,就會順便看一下考生辛苦寫出來的考
卷。
●冷門或報考人數少的科目很可能是同一
個委員改同一題,而熱門的科目與報考人
數多的科目就不可能是同一題都給同一個
委員改。
其實推理一下就知道了,如果今天考卷只
有300份,當然是請一個委員都全部改
同一題最公平也最有經濟效益,畢竟多請
一個委員就要多給一份薪酬,但如果今天
是行政法行政學這種熱門科目,必定是至
少數萬份的考卷,怎麼想都不可能由同一
個委員來改,因此如果大家有在留意的話
,會發現地方特考的分數與高普考給分的
風格與評分標準差異很大,因為地方特
考同一區的考卷很可能都由同一個人改,
但高普考就不太可能了。
這個情況似乎可以說明,為什麼同樣的考
科同樣的申論,高普考分數是70分,地
方特考卻可能是50分,讓考生開始懷疑
人生,想說奇怪怎麼愈讀分數愈低,其實
背後就有這些主客觀的因素在影響著。
●出題範圍一定會在命題大綱的範圍中
這一點是很多考生沒有注意到但卻是非常重要
的部份,考選部每年一定會在考前公佈命題大
綱,而考生也一定要去了解命題大綱的內容,
這樣才能避免亂槍打鳥,浪費時間去準備根
本不會考的範圍,考生最好不要有一種猜題
或認為題目一定很艱深而刻意去看一些高深
文章的心態,因為會成為國考的題目,公平
性與穩定性是基本要求,所以好好遵照一本
書主義,平平實實的把基本功做好才是戰勝
國考的正道。
話說回來,真正能把申論寫好的人其實根本
不需要猜題,因為對於真正有準備的人,每
一題看到都快爛了,都己經練出直覺反射馬
上寫出答案的能力,何必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