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6786241_1668745029929472_8890602501951193088_o.jpg

這其實也是一種月經問答了,也是一直

有同學在問的問題,那就是年紀大(這裡

的年紀大通常是指三十五歲以後)到底適

不適合參加國考,對於年紀大的考生是

不是比較不利。

 

 

依照考選部歷年來的統計,考生平均錄

取率最高的年紀是在三十歲左右,很多

人很意外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因為一般

人會認為,年紀輕記憶力好,應該二十

幾歲考上的比較多啊,而實際上錄取率

最高的區間是二十五到三十歲這個區間

,第二名則是二十歲到二十五歲這個區

間,第三名是三十歲到三十五歲這個區

間。

 

而以上的統計資料也符合記憶心理學的

研究推論。

 

為什麼呢? 因為記憶心理學家發現,人

的記憶其實有很許多種類,年輕人的強

項在於生理記憶,而年紀大的人強項則

在於經驗記憶。或許我們也可以這麼說

,年輕人強項在演繹法,而中年人強項

在歸納法,例如年輕人可能很會背公式

,而老年人則是因為經驗豐富而從其他

專業中歸納出事物的共同規則來套用,

也就不需要特別去背公式了。

 

因此,如果就三十歲左右的考生來說

,其實這個年紀是最有希望考上的年

紀,太年輕例如二十歲到二十五歲以

前,雖然生理記憶力很好,但理解能

力卻是較二十五歲以後的考生為弱,

而二十五到三十歲這段區間,反而是

生理記憶與經驗記憶最穩定平衡的時

刻,不只記憶能力有一定的強度,推

理能力也有一定的成熟度,考試時寫

出來的東西不會太簡單也不會深到連

閱卷委員都看不懂,正是考生的黃金

時期。

 

不過以上的觀點其實也可能落入統計

學的謬誤中,因為最關鍵的變數很可

能與年紀無關,而是一個人在面臨生

涯與職涯轉折時期,是否最能發揮爆

發力與衝刺力有關。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件事,也就是說

不從量化分析的角度來看,而是從質

化分析的角度來看,大家會發現有不

同的洞見跑出來。

 

為什麼二十五歲以前的考生反而考不

過二十五歲到三十歲的考生呢?

 

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

 

沒有很迫切一定要考上公職的需要

 

因為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通常會先優

先選擇自己的專業來就職,很少同學

在大學的時候就立志考公務員,於是

一個人真正想考公務員的時候通常是

在大學畢業出社會幾年後,發現民間

企業競爭力較激烈,福利待遇也比公

職差很多的情況下,才會開始認真思

考想要考公務員。

 

而這個時間點就正是二十五歲到三十

歲之間,而這段期間因為也面臨如果

考不上穩定工作就無法結婚或做長期

生涯規劃的人生關鍵轉折期,這就導

致了這個區間年紀的人,有著一定要

考上的壓力,而這個區間也最可能是

積蓄已經花的差不多或是最需要決定

職涯方向的時候,而人在這種生死交

關的時期爆發力與潛能最能有效發揮

,就算無法理解也會硬背起來,就算

背不起來也會想辦法寫出一種讓閱卷

委員願意接受的說法。

 

不過我想很多考生還是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三十歲過後,很多東西好像真

的就比較容易忘記,某個明星的名字

在年輕時可以直覺的講出來,但在年

紀大時就會發現講不太出來,而這也

都是有合理的理論可以來解釋這個現

像。

 

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其實不是年紀

大的人記憶力變差,而是年紀大的人

需要記的東西變多,因此必需要去捨

棄對當前生活或工作中比較不重要的

資訊,這才讓一般人覺得自己的記憶

力好像變差了,但這其實是大腦非常

重要的一種取捨功能,就像是今天如

果你是一名建築工人,對你而言最重

要的記憶會是與勞工安全衛生有關的

任何資訊,而不會是英文與微積分,

而大腦會自動幫你做記憶資源的分配

,它就像是現在的手機一樣,會自動

把你目前最不常用的資訊記憶體給釋

放掉,好把最好最優先的記憶空間留

給當下最需要的資訊。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自己當兵當兩

年感覺會變笨,因為大腦已經把最重

要的記憶體分配給關於戰鬥戰技等相

關教育訓練的區間了,會把大學學到

的學科資訊釋放掉比較不重要或沒有

理解的部份。

 

這也是為什麼複習會那麼重要的原因

,因為複習就是在提醒自己的海馬迴

,要把目前自己正在複習的資訊提昇

到更高更優先的記憶區間中,而複習

愈多次記憶體的等級就愈高,大腦就

會優先將記憶等級高的資訊保留而不

輕易的釋放掉。

 

其實這是一個生命追求自保與生存最

直接也最合理有效的方法,並不是說

一定理解過才記得最牢,或是硬背就

記不住,而是當這些資訊對當事者而

言的當下重要的程度,來決定好不好

遺忘與什麼時候遺忘。

 

此外還有一點是很多考生比較沒有留

意到的,那就是注意力,年紀輕的人

因為活的時間沒有老人久,所以需要

吸收與處理的資訊相對於老人比較少

,因此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會覺得不

容易忘記,因為記的東西少本來忘的

自然就少,可是當一個人年紀大了,

要記的東西就不再只是學校的上課內

容或基本的生活常識了,而是更多生

活上雜七雜八的資訊,相對的就會把

學理上的資訊記憶給稀釋掉了,因此

對於這個老人來說,就會覺得自己很

容易把學科的內容忘掉,但其實不是

自己的記憶力變差,而是記憶力被分

配到日常生活中更多元的需要上了。

 

此外年紀大的人煩惱也比較多,因

為三十歲以後,差不多該煩惱結婚

生小孩,也開始要承擔自己不管是

工作上或家庭上的角色責任,因此

注意力很難像年輕人一樣全心放在

學科上的準備,可能一邊讀書的時

候年紀大的人其實同時在煩惱明天

的孝親費或買房子的錢,或者是國

事家事天下事,不再像年輕時可以

清純的不理世事,也自然能將心力

全部放在考試的準備上。

 

不過年輕考生的問題可能不在生理的

記憶力與注意力上,而在於能否抵抗

玩樂的誘惑,例如一開始讀書就會想

要上網、打電動、上臉書,於是導致

真正在準備考試的時間其實很短,而

大部份的注意力反而都浪費在無關緊要

的事情上了。

 

而根據筆者多年的研究與觀察,真相

應該是其實大家的記憶力都一樣好,

不管是年輕人或是老年人,關鍵比較

是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以及一次可以集

中多久的問題。

 

就艾賓豪斯的記憶周期理論,不論是

什麼內容或參加研究的人年紀多大,

有複習且複習次數符合記憶周期的人

,測驗的成績就是比沒有複習或複習

周期不正確的人還要好。

 

而許多聰明人與智商高的人也都有一

個特色,那就是專注,例如亞斯伯格

症為什麼會被稱之為天才症候群,因

為他全部的心力與注意力焦點都放在

他有興趣與專注的領域上,而無關專

業領域的什麼人事問題與迎來送往或

人情事故,都會被這樣的人自動忽視

與省略,這也是為什麼說天才常常給

人不近人情或冷淡無情的感覺,其實

不是他故意的,而是他的注意力不想

浪費在人情事故上。

 

而各位考生知道了記憶力與注意力有

絕對的正相關關係後,其實就要對自

己有信心,因為這表示一個人不管是

什麼年紀,只要注意力真正能放在自

己當下要準備的考試內容上,時間花

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不過這時候可能會有同學說,你說的

沒錯,年紀大的人或許記憶力沒有變

差,但確實生活責任變大,在客觀條

件下確實無法完全把注意力與時間都

花在考試的準備上,此時筆者會給考

生一個建議,那就是好好利用年長者

的優勢,那就是中年人的人生經驗以

及將其他專業成長過程遷移到目前的

考試準備上,就能夠把年長者的劣勢

轉換成年長者的優勢。

 

例如有的年長者曾經花過一萬個小時

養成了自己的某個專業,只要這個人

把當初同樣精熟一個領域的過程與方

法經驗,同樣複製與套用在準備國考

上,就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人

生閱歷豐富的人,還能比年輕人更容

易看懂社會科學中司法、立法與行政

及左派右派的大眾心理行為學,這也

是年長者很難被年輕人跟上的優勢。

 

以國考達人賴世昌為例,他一生中考

上高普考十一次,除了前三次花比較

多時間準備以外,後來的考試都是透

過上班工作中的零碎時間來準備,但

最後還是都能順利考上,而這個案例

不只証明了複習與複習周期的重要性

,也証明了經驗與學習方法遷移與套

用的實效性。

 

關於複習與複習周期的說明在筆者

《露西來了》一書也有詳細說明,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而如果照全

腦開發的角度來看,一般人的注意

力其實非常的分散,所以一般人看

四個小時的書,真正有讀進去的時

間恐怕只有一小時,而受過注意力

訓練與大腦重組的人,讀四個小時

就是完整的注意四小時,當然考的

會比一般人好,而注意力訓練有人

是透過學習速讀,大腦重組則是

透過睡眠或靜心,依照經典唯識

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一秒有八

萬四千個念頭,這導致我們在做

所有事其實都處於心猿意馬的狀

態,同時我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

在分心,而一個人真正發現自己

其實一直在分心的時候,就是自己

真正一心不亂的時候,以科學的說

法來說,一個人如果能把一秒中的

八萬四千個念頭集中在一起,那麼

這個人的一秒會是別人的八萬四千

秒,那這樣的人說是一目十行過目

不忘也是非常合理的。

 

而照科學研究方法論中的否証論來

說,只要歷史上曾經有人達到這種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成就,其實就

代表每個人也都做得到,而現在的

問題就在於,為什麼人家可以,我

們不行,透過什麼樣的訓練可以達

到至少不會跟人家差太遠的結果,

其實就足以考上好幾十次了。

 

而大家如果去查詢世界記憶榜名

人錄所曾經達成的豐功偉業,你

慢慢會有一種感覺。

 

其實只要自己真正有心去做

只要人家的五分之一努力,

不只金榜題名,還根本是重

複錄取好幾個考試等你去選

工作哩。

 

 

 

arrow
arrow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