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5401269_1851925104944796_6792370876021997568_o.jpg

國考申論一方面要考考生是否能寫出
大量且符應考點的專業關鍵字,同時
也是在考考生的格局,層次與精熟度
,而通常也是準備的愈精熟才愈能滿
足這種高大上有崇高格局且經天緯地
的申論風格架勢。


人從學生向老師的方向看會覺得事情
很難,感覺望之彌高,但如果從老師
向學生的角度看就會覺得奇怪好像沒
有想像的那麼難,因此古人就提出這
樣的人生經驗談,那就是如果可以捬
視,千萬不要仰視,因為捬視代表著
自信也代表著一種主場優勢與氣勢,
明明不會的東西也會因為這種氣勢而
好像會了。


而從法科申論的角度,就有必要向大
法官解釋來學習怎麼營造高大上且專
業權威的文筆風格。

首先大家會發現,大法官解釋很喜歡
用一些很簡潔的單字與詞,例如
①『查」某某當事人於本案
②「按」本案調查之證據
③「帷」此方式仍可能
④「尚」非其所不許

總而言之,能夠用一個字就能形容的
,大法官就不會用二個字,因為這可
以營造出一種既專業又權威的感覺。

有人就曾經針對這點提出意見,認為
大法官解釋使用大量文言文造成一般
民眾很難看得懂到底在講什麼。因此
需要白話一點。

但另一派則認為,就是要這樣寫,對
相關的從業人員才好。

以下列舉數點原因:
①特定的文言文可以讓專有名詞有區
別實益,例如當審判書上寫「異議」
,律師,法官與檢察官就能立即意會
到這個行為是用在什麼程序下的什麼
階段,然後期限是什麼時候,下一步
要做什麼,而在一般人眼中會覺得,
申訴、訴願、異議、上訴、覆審、
行政訴訟感覺好像都是做同樣的行
為啊,幹嘛這麼麻煩創造出這麼多
名詞,這從一般人的角度看是沒錯,
但從專業人士的角度看,有區別實
益的專有名詞可以節省很多判讀的
時間,而且相關人士可以一看就秒
懂。

②就是要讓一般人看不懂,才有自
已這個專業存在的價值。

否則如果路上阿貓阿狗都看得懂法
官在判什麼,那何必花錢請律師呢
,自己來就好了呀,這也是一種增
加學習門檻的設計,某種程度也能
讓自己這個專業學門享有獨佔權與
詮釋權。

③文言文就是有一種神秘的效果
,講的微妙的不清不楚,有一定
的神秘模糊空間,對於法律從業
人員的方便性與實用性效果都很
好,因為法官要認事用法,因此
不能把某些法律的概念定義的太
死,否則日後會沒有裁量空間,
是故保持文字形容一定的模糊性
倒不是為了要投機或首鼠兩端,
而是法律實務的狀況太多樣了,
如果寫的太死,一方面很容易被
看出出爾反爾與雙重標準,一方
面有緩衝空間才能在法理情三者
的平衡下給出最中肯的結論。

判例法為主的國家,可能就是看
出這種方式的靈活性與實用性吧。

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國考中,閱
卷委員的問題常常也問的很含糊,
我記得我第一次考國考時,看到申
論題目的問法老實說我不太能接受
,因為問的題目與配分首先是不成
比例,再來是題目的定義也很不嚴
謹,例如優勢與特性,途徑與進路
,都是感覺沒有很具體指涉的問法
,但奇怪的是好像一直以來都沒有
人針對這點去抗議,就慢慢的成為
一種約定俗成的慣例了。

而國文能力好,對於文字很敏感的
考生就會覺得很受不了。感覺好像
出題老師的國文能力比自己還差,
而實際狀況還真的是這樣,因為各科
專業科目的教授往往也不是國文本科
,因此有的教授確實語文能力可能比
考生還差,例如理工科或商管科的教
授,他們的專業不在國文的文字敏感
度上,於是乎出的題目就不會特別針
對文字的嚴謹定義來評估,而從另一
個角度來看,題目的不嚴謹,也給
考生與閱卷委員一個很大的空間 ,
對於閱卷委員而言,怎麼改有很大的
裁量權,對於考生而言,怎麼寫怎麼
唬爛怎麼擴張詮釋,也同樣有很大的
空間,於是也就莫明其妙形成了一種
皆大歡喜的結果。


而申論的起手勢通常要針對題目問法
與爭點的專有名詞來做一個體系上的
定位說明,例如講到正當防衛,就不
能只寫正當防衛,而是最好從盤古開
天開始講起,例如正當防衛當初的立
法宗旨與體系定位,雖然這好像不是
直接回答到正當防衛在這一題中的爭
點,但會給閱卷委員一種考生全盤都
很了解的感覺,而這種舉重若輕的架
勢與使用簡潔文言文四兩撥千金的文
筆,都會讓閱卷委員覺得這個考生是
專業的,也是內行人,就算是厲害的
醫生字寫的特別醜,老鳥下班的簽名
都特別草,專業人士的用語也都有異
常簡潔讓內行人一看就秒懂且能區隔
出與普通人差異的效果。

而起手勢先給出一個細說從頭,接著
再針對正當防衛的名詞定義與重要區
別實益來分點分項說明,就更能加深
閱卷委員對你專業的印象。

而通常寫法是先講抽象原則,再講具
體實務,其實也是法學三段論的模型
,例如先講大前提再講小前提,然後
才涵攝。

於是乎,申論寫作的流程就基本上會
是歷史源流或立法宗旨,體系定位,
名詞定義,大法官解釋
,原理原則,然後才是法條,理論與
實務,最後再補充判例與實例。

而通常這樣的結構 ,也把該講的重點
都講完了。當然也就能拿到不錯的分
數了。


而通常要在一個考題中俱備寫出這樣
內容的程度,也大概需要有準備三年
左右的功力,故說國考平均上榜的時
間為三年,是有其理論基礎與量化依
據的。

arrow
arrow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