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1040-1.jpg

大部份考生都會參考己上榜考生的意見,

作為自己準備國考的指標,不過上榜者的

經驗談雖然值得參考,但也容易出現盲點。

 

例如有的考生其實自己也是賽到才上榜,

可能是在他考卷附近的考生寫得更爛,才

讓這名上榜的人顯得沒那麼爛而上榜,那

這名考生的上榜經驗談就反而會有誤導的

嫌疑,例如這名考生寫申論都沒有依照格

式,且沒有綱舉目張分項分點,但因為還

是有寫到重點內容,因此還是拿到還可以

的分數。

但這名考生就可能因此給其他考生的建議

是,申論不用照格式寫沒有關係,也不用

綱舉目張分項列點,只要有寫到考點就好

,整篇文章都一大坨也沒關係。

 

那這種建議真的會害死人,因為不是每個

閱卷委員都不拘小節,不在乎格式與架構

, 而且內容強到可以不計較格式的人真的

不多,也因此在國考戰場中,以盲引盲的

現像其實所在多有。

 

而就算高分上榜的考生,其建議也不一定

就可以照單全收,首先每個人的先備基礎

不同,一個本來就很會讀書的高材生,準

備國考所花的時間與條件,就與一個本來

不是很會讀書的人有本質上的差異,這名

高材生可以採用的策略,不一定是一般人

可以採用的,高材生讀三個月往往是一般

人讀一年才有的效果,也因此,怎麼抓自

己與他人先備基礎的差異再來評估採納多

少此人的意見,才是比較審慎客觀的備考

策略。

 

另外一種則是有些老師給的意見也不一定

正確,因為專業科目老師往往只看到自己

這一科的內容與專業,但同一種專業科目

應用在不同等級的考試,例如初考、普考

、高考與司法官律師特考,其準備的方法

還有給分指標、給分的寬嚴水準都不一樣

,叫一個律師去給準備高普考的考生上課,

其實不怎麼適合,因為雖然司律特考比高

普考難,考的科目多,但是律師特考的爭

點與考點與高普考並不相同,最好的教法

是讓學生以最短的時間去精熟最重要會考

且不要太難的部份,而不是拼命叫學生為

了考到最好而準備到天荒地老且去練習太多

其實不需要到那麼難的難題。

 

因為國考生只是要趕快考上,沒有要成

為這一個領域的大師。

 

也因此,我們會發現,對於國考的申論

要怎麼抓應對不同等級與不同科目的考

試時,就有必要各別針對其鑑別標準與

閱卷委員的特色來做多重評估,一開始

的備考心證才會正確,而備考心證是很

抽象的,因為一個好的備考心證可

以將所有的精神與時間都用的剛剛好,

面對好準備的科目應該要一方面準備的

輕鬆一方面又分數拿的高,而遇到難準

備或給分嚴的科目則要讀到夠難的點但

又不能難到鑽牛角尖,簡單來說就是能

夠把各考科的分數最大化,然後又

不犯下殺雞用牛刀的錯誤,因為考試這

種東西很重視平衡與技巧,不是說實力

好就一定可以考的好,如果說抓錯配分

比例而佈重兵在不易拿分的點上,那麼

其實都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對拿分沒有意

義的點上。

 

也因此,如何找到一個最好的備考心證

,知道怎麼拿捏對不同給分標準且不同

科目的申論寫作深度,便是影響上榜與

否與上榜時間的關鍵認知。

 

而據筆者的觀察,其實近十年來可以發

現,現在的國家考試尤其是高普考試,已

經愈來愈專業化與格式化,也就是說,會

把專業教育測驗與統計的研究方法都具體

實施在國家考試上,而也因此,考生不只

要從出題委員與閱卷委員的角度來思考要

怎麼寫,也要再評估考選部典試委員會背後

的專業教育測驗與統計幕僚怎麼設計整個

測驗的工具與流程,而當考生知道了到底

專業的教育專家都是怎麼鑑別學生學習的

效果時,也就自然的知道遇到不同等級的

考試要怎麼寫,然後寫到剛剛好的程度,

不要寫太簡單也不要寫的太難而使得分數

與準備時間的分配不均,間接造成無法將

分數最大化的遺憾。

 

而目前整個教育界對於申論考試的測驗法

其實有著以下的觀點:

 

簡答題、填充題、名詞解釋等短問短答的

測驗方式,可以考出考生的記憶、理解與

應用能力,但是如果要測驗比較有深度的

綜合能力例如分析、比較、評鑑、創新等

能力,則非長篇大論不行。

 

而短問短答的格式因為答案基本上都有限

且己經規格化,就像選擇題一樣都有標準

答案,因此其實考選擇、填充、問答與名

詞解釋是比較公平也比較可以量化的。

 

但是在測驗普考與高考以上程度的考生時

,不能都只出選擇或簡答,因為簡單的題

目測不出更高層次的綜合評鑑與組織思維

能力,也因此雖然申論題其實也被認為容

易被一些不那麼密切相關的因素給影響,

(例如字寫的好不好看,句型與詞藻優不

優美,語氣是否通暢易讀等等)但仍然有

必要透過申論方式來做為鑑別高層次思

維能力的工具,而口試或面試等考試方

式太容易產生弊端,也因此,申論筆試

之所以成為普考以上的主要考試方式,

背後有他非常充分的理由。

 

而教育測驗與統計的背後,就是從擴大

題庫與增加題目本身是否能真正測出實

力的角度來著手,也因此有著以下的指標

 

●折半效度

如果說考試出一百題,而這一百題都是有

鑑別力的好題目,那麼將這一百題折半選出

難易度平均分配的二份考題的話,考出來的

分數,二份應該要一致,且與只考一份且一

百題的分數應該都有密切的統計關聯對應關

係。

 

●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

也就是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同性質

的考題,應該要有同樣的鑑別度,而不同性

質的考題,則應該要有區隔性,例如如果每

次考數學的題目得到的分數都與考國文得到

的分數一樣,那其實是很奇怪的情況,因為

數學的考法與答法明顯與國文的考法與答法

不同,如果二份考卷居然呈現一樣的測驗結

果與配分模型,那這二份考卷一定有哪方面

出了問題。

 

●難易度平均分配的程度

試想,如果你是負責這次考試的考試委員

,你也懂教育測驗與統計,那麼你要怎麼

真正的測驗出考生的實力而且可以有效的

將考生分成多個等級並給予其應有的分數

呢?我們在這裡不需要用到很複雜的統計

觀念與多重變數分析,只要能說得通也

讓考生心服口服就可以了。

 

沒錯,那就是設計的題目最好有簡單有

中等且有難度,而且還不能只有三個層

級,最好可以分出九種程度的難易度,

例如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種不

同程度的題目,為什麼要做到這樣呢,

因為如果題目都很難,那麼除了最強

的九十分等級考生可以上榜,其他七

八十分的考生也都被難倒而無法錄取

。這就明顯對實力七八十分的考生不

公平,而如果題目都很簡單,那麼大

家的考卷都是加減乘除,全部的人都

上榜了,那麼一開始還辨這個考試幹嘛

,有報名的都考上了。

 

也因此,我們會發現,題目勢必要去抓

好幾個等份,而且不只要研究如何讓選

擇題的難度有多個等級的分均分配,也

要針對申論題型的題目來研究怎麼達到

不同難度的鑑別度指標。

 

而就我個人的研究認為,以重點關鍵字

數量作為評估簡單、中等與困難的量化

指標,會是較沒有風險也較客觀的指標

,也因此,什麼題目可以容納多個考點

關鍵字,也就間接可以得到這個題目出

現的頻率與出現在什麼時候的機率,而

我們利用這個原則來做逆向工程,也就

自然的知道要怎麼讀對重點,背對重點

,寫對重點了。

 

 

 

 

 

 

 

 

 

 

 

arrow
arrow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