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40-1.jpg

為什麼申論寫作是高考三等或普考四等

以上的主要鑑別測驗形式呢?

 

因為申論可以測驗出考生綜合分析,比較

歸納,評量,評鑑,創新,應用還有解決

問題的能力。

 

而一篇好的申論文,可以改變世界,創

造歷史,例如諸葛孔明的《隆中對》,建

構了三分天下的藍圖,李斯的《諫逐客書》

讓秦國廣納天下人才,也才能累積實力成

為一統天下的霸主。

 

古今中外,許多國士的申論文讓許多國

家因此突發猛進,煥然一新,例如亞當

斯密的國富論,便使經濟學原理成為當

今資本市場自行運作良好的理論基礎。

 

而這些好的申論文一定有些特色,才會

讓君王相信,讓人民贊同,最後才得以

付諸實行。

 

最基本的三要件可以以三要件來涵概:

因此考生在練習申論寫作時,也要一邊練習

時一邊檢討自己的文章有沒有符合要件:

 

●真--資料來源詳實具體且可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發現申論的重點

往往有: 學者名稱、原文名、學書專書、

學者專文、年份、數字、研究報告、研

究方法、反對的說法、理論歷史演變的

來龍去脈、名詞解釋與定義,各種能確

證這個理論或見解的審核意見與實驗工

具。

 

而以上的資料愈詳細具體,閱卷委員就

愈能相信考生寫的東西是有所本且真實

可信,當然願意給考生一定的基礎分數。

在研究方法中,考驗真實度的評鑑指標稱之為

「信度」

 

 

 

●善:文可對題且對社會大眾有正面助益

國考申論的本質是為大眾提供一個可以

促進大眾或國家進步與幸福的一個解決方

案或理論基礎,因此其目的性自然是善,

而且文要對題,因為如果文不對題,那麼

寫得內容再真實豐富與具體都沒有用,就像

是國家需要社會大眾的體重與健康之相關數

據分析報告,結果你卻給出大量關於身高的

統計數據報告,你寫得很辛苦,但分數卻很

低,因為根本文不對題,而這也提醒考生千

萬要知道怎麼審題抓考試重點,不要有一種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射倖心理,最常犯的錯

誤就是法科考試其實只是要考生寫出關鍵考

點的解答,考生卻將法條全文一字不漏的寫

出來,反而佔用了其他關鍵考點的解答空間

而鑑別「善」,也就是文可對題的指標在研

究方法中稱之為「效度」。

舉例來說,用體重計量體重,既有信度也有

效度,但如果用體重計量身高,那麼就是有

信度沒有效度,因此效度一般來說比信度重

要。信度不夠頂多是不夠準,但效度不夠則

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閱卷委員會懷疑這個

考生是不是走錯考場考錯科。

 

 

●美---追求完美,永遠進步與不斷創新

申論在大體結構上滿足真與善這兩個指標就

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但是如果要拿高分,

最好俱備「美」的要件,這也是為什麼,我

們看申論寫作的結構往往是「起、承、轉、

合」,因為起承轉合可以構成一個有心理美

學的故事,起是指事情的起因,在申論寫作

中往往就是指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申論的第

一段其實很像名詞解釋,因為起要先解釋這

個問題的來龍去脈,這樣在承的時候才能有

所本的提出解決方案,在轉的時候通常用來

寫出反面論述或是換一個角度來證成自己的

論點,因為在心理邏輯上,正反併陳,同時

對不同的意見做出分析,還能針對反方見解

給予有力的的駁斥,可以讓閱卷委員覺得考

生真的很懂,才能一方面寫出詳細具體的正

方論述,也能在寫出豐富的反方論述下,提

出有力的反駁,等於是在有了真與善的基礎

下,統合正反的矛盾而給出了對結果來說美

的答案。也因此最後的「合」就是所謂的結

論段,內容往往就要是--

●針對「起」提出的問題、名詞解釋、定義

給予解釋。

●提出有創見有建設性且有所本的建議與

 解決方案。

●如果資料目前不足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那麼則提供未來的改進方法與建議,並

  對這個領域的未來表現一種正面的希望與

  期待(這部份內容其實會比較空洞,但在國

 文作文這種八股文的寫作指標中,正面表列

 文以載道的總結論述,比較能得到閱卷委員

 的青睞。)

●而在結論段也就是美的環節可以同時參考

 評審在總結參賽選手表現時常用的三明治

 法則與一一三原則,三明治原則是

指「好壞好」,也就是先給參賽選手好的

誇獎,再給選手壞的批評,最後再給選手

一個好的正面期許與建議。

 

而一一三原則則是一個誇獎,一個批判或

指責,三個建議或勉勵。

 

因為從心理美學的角度,評審給選手一個誇

獎,代表自己是有雅量的,不管選手再爛,

評審都能看到選手好的一面而給出鼓勵,這

會讓大眾覺得評審不是情緒化的人,有容人

之雅量、也不會輕賤初學、不會倚老賣老、

賣弄專業,而一個指責與批評則讓大眾覺得

,評審不是沒有原則的好好先生,是有能力

找出選手真正問題與缺點的行家,其實也是

證明了一篇文章反面論述的重要性,因為同

時提出正反兩面論述的人,才能讓別人覺得

這個人是客觀公正公平的,不會一昧偏向某

一面而有偏坦與偏見,那三個建議則可以證

明評審本身實力雄厚且誠意十足,因此能給

出夠多的建議,否則當一個評審把選手批判

的一無是處,結果卻只給出一個建議,觀眾

就會覺得這個評審沒有料或只是情緒發洩,

因為能夠指出選手夠多的缺點也要能給出各

種可以改善這些缺點的建議,否則的話,評

審跟路上罵街的村夫愚婦有何差別,比賽的

過程也是教育大眾的過程,一個好的評審可以

讓選手獲益,也能讓大眾在評論過程中看出熱

閙也看出門道。

 

起到一個知識普及且讓大眾感受到專業之美

的功能。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用以上的三個指

標來一一對照申論題標準答案的要件時,

尤其高分答案的要素時,會發現以下的共同

點:

 

● 起

一開始文章針對問題的專有名詞定義非常

精準且明確,而名詞解釋中的各大要素,

例如人事時地物的相關資料都詳細具體且

真實可信。

而這其實也是法學三段論中的大前提,就

是把相關法律背景與立法源由都做了交待。

 

例如邏輯三段論的第一段: 人會死

,因此要先說明人死的定義與死亡的歷史

相關資料與解釋。

這一段主要考驗考生「資料檢索與記憶」的能力

 

●承

我們對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正面見解,因此

以第一段起的名詞定義、問題分析、考點審查

、名詞解釋作為論證基礎,透過分析與歸納第一

段的資料,開始提出自己的見解、意見、解答,

而這時給出的內容很像法學三段論中的小前提

,也就是具體個案的細節內容,如果大前提是

刑法殺人罪的構成要件與定義,那麼小前提就

是當事人犯了什麼可能與大前提有關的行為態

樣,在邏輯三段論的說法就是「蘇格拉底是人」

,而這一段在描述與說明為什麼蘇格拉底是人

。也因此這一段會考驗考生「應用、分析、

說明」的能力

 

●轉

在轉的部份要提出各種反面的見解,例如法

律中的甲說乙說不同意說,對蘇格拉底的部份

則是找出蘇格拉底可能不是人的各種理由,而

我方只要證明蘇格拉底不是人的說法為誤,這

樣形同證明了蘇格拉底是人的見解是正確的,

而且往往這種歸謬論證會更戲劇化也更有說

服力。

 

閱卷委員看到考生可以把反面見解與不同意

見也舉證的如此完整具體,便自然更相信考

生的正面見解可信度十足。而在心理美學的

角度,看到考生可以把整個文章架構安排的

曲折起伏且劇情不斷反轉,明明勝券在握了

還給敵方一個回馬槍,最後戰勝這個難纏的

敵人,那麼勝利的感覺會更甜美。同樣的,

透過多重來回辯駁的答案會讓人覺得更嚴謹

正確,而一個夠標準的申論題目,往往就要

給反方許多發揮的空間,這樣才能真正考驗

正方的實力。

 

這一段主要考驗考生「比較、評量、辯證

」的能力

 

●合

在文章的最後一段結論段,就是最後的綜

合評鑑,因此在最後一段應該有的內容是

「總結」,也就是把每一段的「小結」歸納

起來、把每一段的評量總結起來給出綜合評

鑑報告,然後給出解決方案、創新意見,

針對第一段的承所給出的伏筆、前三段的舖

陳給出一個圓滿大結局的收尾,也因此結論

段的要件會有「總結、解答、建議、創意、

期許、勉勵」等六大要素,而解答的關鍵字

量要夠,質要精。一題申論題大約至少要給

出十五個關鍵字的質量,便是拿高分的保證

了。

 

合相當於法學三段論的涵攝,把大前提與小

前提的矛盾與是否不合致之處,都做了統合

歸納正反合的分析與整理。

 

也是邏輯三段論的結論:「蘇格拉底會死」

答案明確不模擬兩可,證明蘇格拉底會死

的理由也在這一段總結前二段的資料而說

明清楚。

 

所以最後

我們給蘇格拉底這名參賽選手的建議是:

 

●一個誇獎: 為了真理而敢跟官方公然對幹而

被判死刑的精神非常偉大。可說哲人曰己

遠,典型在宿昔,在人生最黃金的時段選

擇死亡,給後人非常大的想像與懷念空間。

 

●一個批判:老師就這樣死了,等於放學生於

不顧,而且最後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也沒

有因為老師為真理而死就因此改變自己的

研究方向與方法論,因此為真理而死的實

質效益有多大我們也很難證明,而柏拉圖

與亞理士多德沒有為真理而死一樣得到眾

人與後代的無限肯定,所以,其實也可以

選擇不死。

 

●三個建議:

 

一、因為是人,要針對人的本質來好好養生,

 不要抽煙喝酒,不要生氣,找一個脾氣

比較好的老婆比較不會短命,我們懷疑蘇

格拉底就是因為生心理條件的不足而在潛

意識中養成了求死的意欲。

 

二、不要公然與官方對幹,雖然堅持真理是很

偉大的行為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而且

要更重視傳播媒體與大眾心理的應用。

 

三、想辦法成為最有權力的人

當一個哲學家透過謀略成為一個哲學家皇

帝,那麼要推行自己苦心索求得來的真理

時,就會更有傳 播力與說服力,那雅典的

人民看到蘇格拉底可以透過哲學的方法成

為皇帝且將正確的真理做最有效率的傳播

與推廣,不就更能符合蘇格拉底的本懷嗎?

 

 

然後以上最後一段告訴我們,見好就收,

不要因為某一段自己最擅長就拼命寫,

卻漏掉去完備其他環節,準備的最充

分的考生也往往最容易被誘答,因此注意

各申論各核心指標的必要性與充份性,才

是讓自己申論能拿高分的穩固基礎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口訣大師 的頭像
    口訣大師

    《口訣王--考試機器 》 (成為考試機器,邁向光輝人生)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