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本身不是很聰明,但卻非常喜歡研究聰明的腦袋到底都在想什麼
然後每次我研究完之後,我就會開始覺得,其實我也蠻聰明的嘛。
很多秘訣一開始聽都覺得很神奇,但了解其中奧妙之後就會開始覺得稀鬆平常
,不用懷疑,這就是代表你邁向聰明的開始
說起來世界上可能沒有真的聰明這回事,只有被認為看起來「聰明」這樣的人
,而某一個地方聰明的人通常在另一個地方又很笨,這讓我們不禁懷疑,其實每
個人一出生之後的聰明總數是一樣的,只是我們不曉得我們的聰明分佈在哪些地
方,導致我們沒有找出我們最強的所在,而誤以為別人比我們聰明。
況且聰明與快樂又是兩回事,過目不忘的人如果可以選擇,他們很可能不希望俱備
過目不忘的能力,因為世上醜惡的事與煩惱這麼多,或許健忘才是對他們而言最好
的禮物。
因此或許聰明也可以這麼定義
「我不知道他知道,但他卻知道我不知道」
意思是說,每個人很可能是一樣聰明的,但因為我們誤會別人比我們聰明而導致我
們很笨,對方誤以為對方很聰明也就趁勢佔你的便宜,於是也就產生了所謂的「專
家」---專門騙人家。
專家不一定要是真的專家,只要他確定你比他更不懂,那他對你而言就是專家。
從這個角度來說,自信確實是會讓一個人變聰明的,假裝自己是一個聰明人,去
做你認為聰明的人會做的事,你會發現你還真的變聰明了。
我好像離題了,現在我們來說明一下法科的準備方法
在這個部落格裡歸納的秘訣都是我搜集各種讀書方法再加上自已的綜合歸納分析
出來的,這些讀書方法的作者都是榜首或醫師狀元之類,但他們可以考上並不代
表就能輔導別人也考上,很多人往往在考上之後忘記自己本身的努力還有一些與
別人不一樣的基礎條件,於是他們提出的方法其實只適合他們自己,並不適合大
部份的人。
而我的功能就是做一名教練,我不一定要是榜首,但我卻可以提出讓人可以考上
的心法與策略,畢竟我有這個能力並不代表我有這個時間,我喜歡背書並不代表
我就喜歡考試。
而這其實也是每個人人生不同的選擇,每個人有自已特別執著的地方,硬是要以
一些頭銜或指標來比較或作為証明,其實只是滿足自已一開始喜歡比較的心罷了
。
一般來說,法科的準備很重視筆記,因為人一邊寫東西一邊記可以有兩種記憶脈絡
同時進行,而且由於公職考試很重視手寫的速度與格式,平常就有在抄筆記的人會
比較能訓練到回答申論題時需要的速度與格式概念,而也因此幾乎所有考上的考生
都說筆記很重要,但真的是背筆記才考上,還是因為平常都在練習寫筆記才考上可
是要分清楚的。
日本有一位速讀考試王叫黑川康正,他反而建議考生不該把太多的時間花在寫筆記
上面,如果可以的話,他覺得考上透過電腦打字來整理筆記會比較好,首先是人在
抄筆記時很多時間都浪費在筆記上面,腦袋並沒有因為在抄寫而將這些東西記進去,
二是有的人筆跡太醜,自己日後看會懷疑自已到底有沒有寫錯,三是筆記畢竟無法
像電腦文書處理如此整齊美觀,日後自已看抄寫的筆記時恐怕會看到昏倒。
光是畫線,貼貼紙,騰稿,然後不斷整理便利貼其實會浪費不少時間,不過儘管如
此,就算是用電腦打的,還是要有自己一份自已的架構筆記,而且復習的時候就要
靠它來精熟才保險。
為什麼呢?因為一門學科的內容,在真正融入你自已的思考邏輯與架構裡的時候才真
正是你的,你光是看懂,光是以為自已有在背法條其實你還是一知半解,而抄寫筆記
的架構其實就會是你回答申論題的架構,因此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說
「人家在抄寫筆記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做申論題的答題練習了,你卻在考試當天才認真
思考要怎麼回答」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準備一年就考上,有些人考了三年也考不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