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機率.jpg

什麼?!準備到一半就可以考上了? 

這是真的嗎?怎麼跟我想的不太一樣?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因為仔細分析

就會發現,就算只準備一半,考上的

機率一樣很高。而且考試的技巧可以

彌補準備程度的不足。

 

大家如果認真追蹤國家考試中每年的

考題還有錄取率,應該會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考題出的難易度並不是很平

均,有時候某年特別難,有時候某年

特別簡單,而特別難或特別簡單的題

目,對於程度中等的人是有優勢的,

因為特別難的大家都不會,而特別

簡單的大家都會,於是分數的落差

反而會表現在考古題與基本素養的

養成上,如此一來,準備一半的考

生一樣可以跟所謂自認準備充分的

考生一搏。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每年閱

卷委員的閱卷標準與每年考生的動

態程度不一樣,這很像是行政學中

的垃圾桶決策理論還有所謂的政治

窗,也就是一連串的巧合與混亂最

後會形成一種蝴蝶效應,導致準備到一

半的考生一樣有機會考得比自認準

備充分的考生還要好。

 

當然,這種情況尤其會出現在申論

題型的考試上,因為要從一千個重

點題型中找出四個題型來考所有的

考生,在抽樣上很容易造成不夠平

均而且會向考古題收斂的情況。

 

但有人會說,就算都考考古題,當

然還是準備充分的人比較考的上啊

。沒錯,所以我們可以說國考中有

五成以上的名額是留給準備充份的

人,卻有五成的名額是留給準備不

充份的人。

 

但這五成準備不充份的人還是有一

些前置條件基礎,也就是:

 

●有一定的通識申論寫作能力,也就

是能正經八百提出分析與辦證架構且能

自圓其說的論述能力。(內容是否正確

不是關鍵,關鍵是論述的形式與過程看

起來有說服力。)

 

我們如果準備考試到一定程度,

就會發現各種考試到後來,會

考的重點都差不多,也導致寫

法到最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與

邏輯,因此一個有通識申論寫作

素養的考生,就算遇到沒讀過的考

科或一知半解的考科,一樣可以

透過邏輯推理寫出大致上不會錯

太多的申論。

 

●在人和方面,其實閱卷委員的閱卷標準很

人性化與浮動化。

 

我們如果觀察政論節目就會發現,出

現在政論節目上的政治人物或名嘴,往

往學歷都不差,而且也有許多都是政治

本科或法律科系畢業,但大家會發現一

件事,那就是每次有什麼重大議題,這

些政治人物或名嘴往往可以得出截然不

同或相反的結論,這就代表社會學科的邏

輯是很能轉彎的,而且很容易陷入意識

型態與語言本身的邏輯謬誤中我們在

大學或研究所觀察這些教授,也很容易

發現這些教授在社會科中的各種議題與

見解,往往有見仁見智或幾乎有自已一

套解釋世界的怪異邏輯,國考只

要是社會類的考科,不管是行政學、社

會學、政治學或法學、經濟學,都會自

然發展出許多千奇百怪的學說,而正因

為社會學科有這種特性,也導致考生就

算臨場發揮而且自己扯一套自圓其說的

理論框架,一樣有機會拿高分。

 

說到這裡我不禁開始懷疑,如果國考都

是考數理邏輯或是程式邏輯,很可能有

人一輩子都考不上國考,尤其是邏輯很

奇怪或自成一個世界的考生。

 

但有趣的點就在這裡,正是因為社會科

學的邏輯太多元且容易邏輯謬誤,這會

讓很多本質上是神經病但看起來很嚴謹

正經的人考上而且成為這個領域的權威

,也因此有很多學者都覺得,理工科背

景的人來當政治家應該對國家與社會比

較好。

 

而政治、法律或藝術文學背景的人來當

政治家往往施政千奇百怪且莫明其妙,因為

社會類專長強的人通常語言能力與口才

特別好,或是特別會表演,或是本身因

為情緒比別人激動所以搧動力特別強,

於是導致有能力施政的人看起來平平

無奇不吸引人,而沒有能力施政專門出

一張嘴的人反而容易選上。

 

而且這些會出一張嘴的人選上後也很

容易連任,因為他們的嘴居然有一種能

力可以讓選民就算客觀生活過的更差,

卻能在主觀生活上覺得自己更幸福。

 

所以北韓、布單這些在物質面很貧乏

的國家,施政滿意度卻往往在九成以上

,就是國家洗腦話術與人民自我感覺良好的

特性特別強。

 

這在社會科申論的考試也是一樣,出一張

嘴而且了解各種見仁見智卻相反的學說是

怎麼可以說服大眾的,就保證了申論可以

寫出不太差的成績。(但是唬爛記得一定要

搭配專有名詞,才是能得分的一種唬爛)

 

●在天時方面每一年的考生程度不同,寫法

不同,還有客觀錄取標準不同。

 

其實為什麼說整個國考徵才體系表面看

很嚴謹,本質上很混亂像垃圾桶,便是

因為人為與政治的變動性太大,有時候

該年度退休的公務員很多,導致第二年

的國考超級好考,有時候因為年金改革

或是什麼重大國家施政政策,導致公務

員或國營事業的人員不想退休或不敢退

休,於是導致第二年給的缺特別少,於

是程度差的考生在出缺高的那一年考得

上,而程度高的考生在出缺低的那一年

卻考不上,而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狀態

周期,我懷疑跟命運也有關係,就是每

個人對某一考科的某一個面向,不知道

為什麼會有明顯的認知差異,例如一樣

是法律,有的人就是民法特別強,刑法

特別弱,有的人則是相反,更細一點看

,有的人是民法的某幾個章節特別擅長

,某幾個章節特別不行,於是到後來我

們根本也搞不清楚這個人到底是擅長哪

一科,或是擅長的標準與尺度在哪裡。

 

然後考生本人也不是很清楚,尤其大部

份考生只要還沒考上都會覺得自已程度

,然後一旦懷疑自已程度差就會開始

讓自己寫考卷時很沒自信,這又導致程

度好的考生反而寫得比程度差但有自信

的考生差。

 

●在地利方面,同一考區的對手強弱也會

決定這個考生的成績。

 

例如很多考生的高普考策略就是儘量去

外島或偏遠的地方報名,因為高普考是依

成績來全國分發,而通常台北的考生程度

比較好,此時跟這群程度好的考生一起考

,閱卷委員閱卷時比較不容易給出太好的

分數,但如果去外島或鄉下考,程度差的

考生會發現同一考區的其他考生程度更差

,於是可能隨便寫就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

(當然這是以申論考試的角度來說,選擇題

或計算題有明確且極度公正的給分標準,就

不會有這種情形發生,不過選擇題也常容易

因為問法太奇怪,導致根本也考不出程度)

 

而以上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混沌組合就

可以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結論,那就是

相信自己,而且永遠要正面看待自己考

試的狀態「這一題不會,我一樣是榜

首」「我不會,別人也不可能會」「別

人寫錯我寫錯,但閱卷委員就是喜歡我

這種風格。」「我其實早就很強,但我

一直有一種我準備不夠與程度不佳的錯

覺,這導致我不敢拿高分,不敢去考更

高層級的考試,這太吃虧了。」

 

以這幾年的警察特考與鐵路特考為例

,有時一年開缺三百多個名額,有時一年

開始三十幾個名額,如果一個考生有長

期投資的心態與準備,就算客觀上的程

度不夠,一樣可以在每年主觀給分標準

或客觀錄取率不同的情況下上榜。

 

●另外考生考試當天的心理狀態也會讓

表現有極大程度的浮動,尤其平常練習

不夠的考生,考試當天的表現落差會非

常的大,而這也導致很會講幹話的考生

比較有利,因為沒有內容但卻有穩定形

式的幹話,反而比較不受考試當天心理

與生理狀態的影響。

 

最後我們可能還要問,真的有所謂的客

觀嗎? 這些所謂的民調或上榜數據與機率

的背後,其實還是各種主觀的政治、意識

型態與偏見所解釋出來的,我們如果不看

這些數字,不受他人意見的影響,就是以

自己最舒服的步調,以自己盡人事聽天命

的正向心理來應對,很可能最能突破這些

數字的迷思與解讀的謬誤。

 

也因此,不管準備到如何都相信自己這次

考試成績會特別好,上天會因為我人品好

,突然讓我看到就是這一屆會考的考題,

而為了給上天有這個榮幸與機會來幫我

,我也要沒事抽題目來考自己,因為我

抽題目其實就是抽獎,是給上天機會來

暗示我這次會出哪一題。

 

因此就算我準備的不夠,我一樣最後註

定可以順利考上,上天會透過各種光怪

陸離的方式來暗示我,幫助我,包括讓

坐我隔壁本來會放屁干擾我的考生剛好

那一天拉肚子。

 

愈相信自己考的上的人,準備的愈有動

力,也會愈聰明,愈能夠激發出自己各

方面的潛力,因此樂觀永遠比悲觀好,

也比悲觀者有更強大的續航力。

 

 

相信自己不管如何都會莫明其妙考上這件事

本身,也是一種考生的實力與心理素質,信

者有福。

 

 

 

 

 

 

 

arrow
arrow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