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慧,世界大同.jfif

地藏王菩薩曾言「娑婆眾生,一思一想,一言一行,無非是業」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活在這世上似乎本身就充滿問題。

當然這是從人生是苦海的角度來切入,因此給人似乎比
較悲觀負面的感覺。

當然也有人會說:「人生真美好」
這當然也不能說錯,但老實說如果一個人誠實的捫心自


應該還是覺得痛苦與煩惱比快樂的時候還多

叔本華就說了

快樂與欲望滿足後馬上就會沒有感覺而且很
快覺得無聊

倒是痛苦的經驗總是讓人刻骨銘心且記憶猶
新。

所以他說信仰必寓於痛苦之中,因為快樂沒
有深度,痛苦才有。

我覺得好像蠻有道理的。

也因此叔本華認為這個世界是有意志的,
而這個意志會影響每個人的潛意識,尤其
種族之神的意志會影響人去結婚去談戀愛
,然後交配後的那一剎那進入聖人模式,
發現自己被種族之神所驅使的欲望騙了,
從此要為對方或子女負責一生了,於是
男生交配後覺得空虛,女生則是出現產
後憂鬱症,他們都心中有個預期,照顧
家庭會是一個長久艱辛的過程。

當然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想這些事

那就是家庭是一個甜蜜的負擔
也讓我們的工作與努力有了另外一層
意義。

而這個世界的「意志」某種程度也就
是我們必需一起分攤的「業」

就團長前幾篇文章所講的,所謂的「
神」很可能也是我們所有人類的上層
意識,就像我們的腦細胞組合成好像
有一個統合意志的大腦一樣。

也因此,神與我們的關係,法身佛與
我們的關係很可能是共存共榮,不必
然是一種完全宰制的關係,因為如果
是完全宰制的關係,我們人就沒有自
由,而沒有自由其實也就代表沒有責
任,因為既然都沒有選擇的自由何必
承擔責任。

也因此其實我們是神的碎型,而我們
身上的細胞也是我們的碎型,是一種
有階層的分佈關係。

好,那就這個角度也等同我們要一起
分擔神與佛的痛苦與責任,於是才會
出現輪迴的結構。

那輪迴要受苦當然就不能保留記憶,
否則每個人怎麼會心甘情願的受苦
咧。

不過每個人的分擔量是有限的,而
且可以透過自己的能力還這個原罪
所帶來的業債。

業債這個觀念其實是一種雙面刃
,有人說業債觀念讓迷信與委屈
求全的弱者心態產生根基,還因
此造成種性制度的惡質文化。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業債這個觀
念也是有正面意義的,例如一個
人忽然不幸的生重病或重大意外
,這個人如果以因為有業債所以
破財消災或還了業債的觀念來自
我解銷,那麼這個人比較不會有
悔恨的感覺,大家想想,如果今
天有人在馬路上被車子撞到變殘
癈,他如果心裡想的是業債到了
一定要還,一切相信上天的安排
,這樣心理衛生就會相對好一些
,但如果他是一種完全沒信仰的
人,可能就很大的時間在悔恨
,悔恨自己當初那個時間點為什
麼要走那條路。

這世上任何概念其實都有二律背
反的現像,也就是可以產生好的
效果,也可以產生壞的效果。

聰明的人會在需要某種概念的
時候相信它,不需要的時候再
捨棄它。

不過,潛意識沒那麼好騙,也
沒辦法說剎車就剎車,所以人
的潛意識很聰明,會分裂出不
同人格來對應不同的需要。

也因此其實大家對信仰的關係
都是很投機的,內在有相信的
人格,也有不相信的人格,看
情況讓不同的人格現形。

也因此許多自認為科學家的人
其實比別人更迷信,但這是很
正常的,因為現狀的需要,我
們必需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
次人格出現正可以解決這個
問題。

而某種程度,次人格也是我們
的前世所殘留下來的業力種子

我們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想

這世界上唯一的正常人就是佛

而就佛經的角度,佛才是世上
唯一沒有煩惱與痛苦的人

因為祂知道自己成佛,因此
不怕死,也不怕任何痛苦,
祂已經都知道解決的方案而且
也都解決了 ,只是留在世上
的日子是故意殘留一些無明好
留惑潤生。

只要稍微努力把事情想清楚一
點就可以從人生大夢脫離。

而也因此我們反向思考

只要我們不夠快樂不夠充實
不夠有智慧不夠內心平靜

就是反面證明了我們都還有
業力,也就是負面的東西還
卡在我們身心靈中,那我們
也因此有了努力的方向。

也因此人生的目標就會變得
很明確

那就是自己還有煩惱還有憂
慮還不夠有智慧,還不夠快
樂,還不能平靜喜悅,而且
這種平靜喜悅沒辦法長久永
續的維持,那你一定內在出
了問題。

而我們把這種不足視為業力
在自己身上的顯化,就非常
合理同時也讓自己的努力有
了方向與意義。

也因此,我們反省自己,我
們曾經立下很多目標卻沒有
能力或毅力去執行,這就代
表其實內在有不同的人格在
阻止我們成功。

如果照人工智慧或電腦的特
性,一旦被下了指令絕對使
命必達,只有演算能力不夠
好的問題,絕對沒有做到一
半就罷工不想做或情緒化
不爽做的問題。

而人類就是一直出現一種明
明設定目標但就是會半途而
癈或因為什麼原因與意外就
不爽做與不想做的問題。

從因果業力的角度來看,就
叫做業障現前。

內部與外部的業障都是

命理學有個觀念叫劫財,
就是這個人命中有個財富
額度,只要滿足這個額度
所超過的錢,就會被劫走

不是自己忽然浪費錢就把
這錢花掉,就是忽然出了
什麼事讓這筆錢飛走。

很多人都有這種問題

考試考不好考不上的背後
,也有一個人在內心潛意
識設定好不能成功的內心
框架。

通常壞人的潛意識都會
設定自己智力退化而且
諸事不順,因為他們知道
自己是壞人,不配有好的
結果,而這種內在的業力
會自然的驅使他們去做壞
的決定然後得到壞的結果

儘管他們的表層意識完全
沒有這麼想。

而反面表示,我們每個人
的內在也給自己設下了幸
福的參數,如果業障高的
人,會不願意享受也不習
慣享受,有時明明有福卻
不享,某種程度就是內在
業力平衡後的效果。

很多有錢人都還是習慣過
貧苦的生活,但其實他們
年紀大了已經沒有省錢顧慮
未來的需要,有些乞丐還是
家財萬貫,但他們內在就是
有股力量讓他們覺得出來乞
討才心安理得。

而一直考不上的考生,內在
也有一把尺,就是不想要努
力到可以成功的分寸,就是
放任自己懶散或疏忽,以滿
足自己明明設下目標卻還是
讓結果不如意的這個內在
設定。

而內在多重人格其實就是多
重前世人格在無時不刻影響
自己的一種表現。

這才可以合理說明為什麼
我們不能像機器人或電腦
一樣使命必達,而是被各種
千奇百怪的情緒或人事物
搞得我們力不從心。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背後

就是有倀這個業障在為虎作倀

當然以上這種業債的概念也
不一定可以從科學角度來完
全證成

但是

也不妨是一個幫助我們自我
反省且內在改革而變得更好
的心理工具。

而且我們從這一輩子出現的
心理與生理問題

不足的能力參數

快樂與痛苦的程度還有樣態

對不同人出現的不同反應

就能反向推論出我們曾經
有的「前世」

而推論出前世的態樣才來特
別針對前世的極端人格來平衡

就可以成功的「消業障」,讓
內在的心魔不重現,自然也就
不會去感應外在的意外與不幸。

這也就是真正的改變命運了

說話回來,很多人寧願聽命理師
的話來改變自己,也不願意聽科
學家或醫生的話來改變自己的壞
習慣,顯然感性的層面遠勝過理
性的層面,感性與信仰與情緒往
往也比較能驅動行動力。

因此到底誰比較科學比較有效
,還很難說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口訣大師 的頭像
    口訣大師

    《口訣王--考試機器 》 (成為考試機器,邁向光輝人生)

    口訣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