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自我深入檢討參加國考為什麼前
幾年沒考上的原因,發現自己有一些沒有
察覺的心理弱點,直接間接的造成準備不
足而名落孫山,而這種經驗談通常又是不
容易對他人說明的內隱知識,做為一個手
相中有良師紋的王爵老師,現在努力將難
以言喻的內隱知識化為外顯知識,期望讓
還未上榜的考生可以心領神會、拈花微笑。
考生明明繳了報名費,也花了錢去補習,
但卻沒辦法毅力持續認真準備,我認為有
著以下七大微妙心理因素:
① 怕認真準備了還是考不好
我注意到自己還有許多考生都有這種
心魔,那就是害怕丟臉沒面子,如果
自己根本沒有準備或是亂準備卻沒有
考好,會覺得這很正常,但是如果自
己認真準備了卻沒有考好,會覺得會
被別人笑,同時自己也會覺得發現自
己原來努力也沒有用這件事,將嚴重
打擊自己的自信,因此不願意去直接
面對自己的弱點與不足,有一種諱疾
忌醫的感覺。
要處理這個潛意識的諱疾忌醫,就是
要勇敢的承認自己是個笨蛋,承認自
己條件不足,但是沒有關係,別人讀
一遍我們讀十遍,透過勤勞來補
充某些考科智商就是不如別人的現實。
② 過往的人生中一直沒有養成盡全力的習慣
我一直覺得,透過準備國考,考生才有機
會認識自己,然後發現這個自已怎麼是如
此的陌生,其實我們生命上的各種能力不
管是文理史哲或是數學英文,都有用進廢
退的特性,只要曾經盡全力的去學習與使
用,都一定會在大腦留下深刻痕跡,而一旦
一天打漁三天晒網,那麼就勢必不會有明
顯的進步,也因此以往的人生中不曾認真的
為一件事盡全力,不曾有重大使命感想好好
的成就一個任務,就也會同樣的表現在這次
國考的準備上,那就是半調子,想要做好但
力不從心,因為一直沒有做過訓練,也沒有
長時間準備來徹底做好一件事的經驗,趁這
次準備國考,鍛練自己成為一個可以做大事
的人,會是很好自我訓練與學習成長的機會。
③ 不去注重平常的累積這件事
很多考生都有一種錯誤的直覺,認為考
試就是考前幾天或考前幾個月準備就好
了,不需要花太久的時間,如果這個考
生準備的方式有效能,那當然沒有問題
,但如果基本功不夠卻以為自己可以抄
捷徑,那就很可能一直沒有辦法累積足
夠考上的實力,尤其我們人只要學會了
一項東西就會自動的認為很簡單,於是
久而久之我們會不太確定,我們當初學的
時候到底是怎麼從最簡單累積到現在有難
度的程度,而這種情況就會考自己的實力
產生誤判,要嘛是明明有實力卻還是沒自
信而寫的很沒主見,要嘛是沒實力卻以為
自己己經準備充份,然後上考場時被
狠狠打臉。
④ 害怕競爭
人很奇怪,在打電動時面對競爭覺得刺激
又有挑戰性,但在面對考試或工作這種「正
能量」型式的競爭時卻是異常恐懼與不敢面
對,這似乎跟人類內在的一種背反叛逆意識
有關,要注意內心這種就是要跟道德正
能量唱反調才覺得自由奔放快樂的心態,
因為這種心態長久才來真的會耽誤自己的人生。
⑤ 潛意識的自卑
大部份的考生包括我都有這種問題,那就是
潛在意識就是覺得自己不好,不夠強,看到
別人的書上標注密密麻麻就覺得這傢伙一定
是高手,看到別人的筆記寫得工整又整齊就
覺得上考場一定考輸人家,但其實對方很可
能很會做筆記但都沒記在心裡,標注密集可能
代表記憶力不好,才需要一直做標注,而一旦
一個考生對自己沒有自信就會產生心理學的畢
馬龍效應,也就是愈沒有自信就愈會犯錯,愈
沒有主見去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各種問題
的答案都沒有定見與自信,這樣準備下來很難
有好的成果。
也因此,主見與自信對建立知識體系非常
重要,尤其是底層的邏輯很明確清楚的人
,在學習東西會非常快速有效率,正如特
斯拉總裁馬斯克所言,去了解任何
事情的底層邏輯,才能在做任何事時都有
足夠的效率。
⑥誤判自已的實力
筆者記得以前在學校期未考時,總會
發現同學有不同的讀書模式與不同判
讀自身實力的思維邏輯,有的人讀書
讀的慢但卻很紮實,但因為讀的慢寫
的也慢,導致考試時無法發揮出真正
的實力,有的人則是讀的快忘的也快
,這種適合隨堂測驗不適合大型考試
,有的人明明實力堅強卻認為自己很
弱,所以一直很認真準備,然後每次
一公佈分數大家都覺得他心機重,分
數快滿分還一直說自己準備不夠,
另一種則是明明實力不夠卻認為自己
都會,然後也因此準備的不夠完整周
延,也沒針對考場上可能發生的突發
狀況做應變處置。
也因此我們應該最好「在戰術上重視敵
人,在戰略上渺視敵人。」前者讓我們
有做好萬全準備的心態,後者讓我們
有自信面對各種考試而不會未戰先怯
,白白喪失可以金榜題名的機會。
⑦不喜歡或不及早練習考古題
這是最多考生最容易犯的錯誤,保守
守舊的腦袋都會直覺的認為一定要先
把書讀熟才能回答題目與練習題目,但如
果依我國國考的特性與實務面來看,我認
為先把書讀熟的這個步驟對於想要第一年
就考上的考生而言,根本可以直接省略,
國考是一種題目導向特性的考試,一個
考生就算把書讀熟,遇到特殊的考法或
問法,一樣不知道怎麼回答
,因此不如把時間直接花在研究題目怎
麼問,閱卷委員怎麼解讀的傳統慣例與
路徑依賴上面,而且書讀的熟跟記得
住還有寫得出來都不是一回事,既然
這樣的話,何不一開始就直接練習考
古題然後寫考古題會考的重點就好。
這樣的準備方法絕對是最有效能的,因
為依八十二十法則,國考會出的題目要
不是考古題,就是考古題的變形,或
是新聞事件如何套用考古題的核心精神
來解題,萬變不離其宗,愈變愈相同,
而因為直接就練習考古題寫法,輸出
就不用特別另外花時間。
有的同學會問,那如果出的題目完全與考古題無關呢 ?
而這其實也不是問題,因為有三大理由:
① 冷新偏難的題目,大家也不會,所以別人
也沒辦法在這題拿到比你高太多的分數。
② 就算別人會寫這種冷門題目,閱卷委員也
不見得會給他高分,因為考古題給分有慣例且
穩定,新題目給分通常給的不高且給的不穩定
,閱卷委員彼此對這題新的題目可能見解都還
沒統一。
③ 新題目因為大家都不會寫,閱卷委員很可
能通通有獎,於是給的都很嚴或都很寬,因此
這一題往往也不會成為具備決定考上與否關鍵性
要素。
綜上所述,穩紮穩打,從直接練習考古
題中抓到這個考科寫法的基本原理原則
,適應其解題思維與答題慣例寫法,
然後新題舊解,列點列項,綱舉目張,
把該拿的基本分都拿到,通常也就十拿
九穩了。
而更詳細的內容,在筆者的拙著《露西來了-打
造國考超級記憶腦》《國考申論高分寫作》有
更具體清楚的原理說明。供各位同學酌參。